懷孕診療室 | 懷孕胸部會變大?皮膚還會變差?一文睇清懷胎10月孕婦身體變化

懷孕診療室 | 懷孕胸部會變大?皮膚還會變差?一文睇清懷胎10月孕婦身體變化
日期:2024-05-27
懷孕是指胚胎在子宮內的成長過程,由精子和卵子結合成受精卵開始,經歷胚胎成長,發育成為胎兒,一直到分娩,過程持續約38周。懷胎10月過程絕不輕鬆,身體猶如歷時十個月的長跑,看著肚皮天天增長,孕婦身體也出現各種不同變化,這些變化都與肚內寶寶的健康息息相關。各位孕媽要了解自己每個階段的身體轉變,並注意營養吸收,迎接新生命的來臨。

孕婦懷孕10個月身體變化

 

懷孕1-2個月

懷孕2至4周胎兒在子宮內孕育成一顆如海馬形的胚胎,這個時段孕媽身體變化不大,懷孕徵狀亦不太明顯,直至5至8周懷孕徵狀會逐漸浮現,胚胎亦在此時形成眼、耳和口等器官。

 

懷孕1-2個月外形變化

- 沒有變化,子宮底高度 (由恥骨至子宮頂部高度) 還未能量度

 

懷孕1-2個月生理變化

1. 體溫升高

女性的體溫會隨經期前後而變化,由月經完至排卵其間,體溫將至最低。排卵後或受孕後,由於受到黃體素分泌的影響,體溫會升高攝氏0.2至0.6度。一旦懷孕,體溫會一直保持高溫,所以女性體溫升高也視為懷孕的一個徵兆。

 

2. 有疲累感、昏昏欲睡

由於懷孕初期,孕媽媽的身體會大量分泌荷爾蒙激素,使生理上負擔會變得更大,所以孕媽媽會較容易感到嗜睡及疲倦,建議多加休息。

 

3. 乳房腫脹

由於懷孕時體內的荷爾蒙變化,孕媽媽的乳房可能變得較為敏感脆弱,並感到脹痛。而且乳暈有機會變大及較深色,皮膚下的靜脈亦變得較為明顯。

 

4. 分泌物增加

由於孕期的身體有黃體素分泌,使分泌物增多,造成白帶增多,一般分泌物會呈現透明狀。若是分泌物現「豆腐渣」、顏色有變化,或是嚴重瘙癢感及疼痛感的話,請立即就醫。

 

5. 皮膚變差

懷孕後受到荷爾蒙影響,孕媽媽的皮膚會有乾燥、脱皮,以及暗啞無色的情況,荷爾蒙分泌也會使黑色素細胞活躍,因此容易出現黑色素沉澱的現象。

 

5. 孕吐、口味改變、胃部不適

懷孕期間嘔吐與身體的荷爾蒙有關,懷孕2至4周孕婦會感到反胃和漲氣,而到了懷孕5至12周是孕吐最頻密的時期。孕吐大多在早晨起床及晚上。孕吐後,孕媽媽要盡快漱口。若果一天嘔吐次數為十次以上,並發現體重及尿液變少,需要向醫生尋求協助。

 

6. 尿頻

孕期頻尿是由於體內黃體素分泌及血流量的增加,而影響到膀胱排空功能,導致尿量增多,加上胎兒成長而增大的子宮,令膀胱受到壓迫,所以有部份孕媽媽在這時期會有排尿不淨的感覺。

 

注意事項

。戒酒、戒咖啡、戒茶及戒吸煙,保持飲食均衡

。宜少食多餐,避免進食油膩的食物。

。食物跟水要分開進食,避免胃部飽脹不適。如感到噁心或嘔吐,可以進食乾麵包、餅乾等來改善問題。

。要攝取充分的葉酸,多吃綠色蔬菜、魚類等;也可服用含葉酸的孕婦補充劑,以減低胎兒出現神經管缺陷的機會,促進紅血球、DNA的生成及細胞正常分裂,並預防貧血。


懷孕3-4個月

這段期間孕婦肚皮會漸漸隆起。妊娠反應持續,胎兒開始形成心臟、肝臟、腸胃及性器官,會直接從母體中吸取氧氣和養份,而且已可分辨胎兒性別。

 

懷孕3-4個月外形變化

- 子宮底高度:8-16 cm

- 體重增加:1-2.5 kg

- 腰圍變粗

 

懷孕3-4個月生理變化

1. 孕吐改善、胃口增加

懷孕第16周後,噁心嘔吐情況會漸漸地改善。孕婦新陳代謝變得旺盛,胃口增加,變得容易流汗,陰道分泌物也增多,精神及胃口也開始好轉。加上體內的血液流量增加,令孕媽媽有心跳加速的情況。

 

2. 便秘或尿頻

由於子宮漸大壓迫膀胱和腸臟,孕媽媽可能會有便秘或尿頻情況。

 

3. 腰痠背痛

隨着周期肚子越大,孕婦腰椎承受的壓力更大,行動可能會不如平常般來去自如。子宮漸漸變大令腰背負擔增加,腰部肌群呈現在緊繃發炎的狀態,有不適感的孕婦可以在椅子後面以靠墊墊着腰部,或是使用托腹帶來支撐肚子。

 

4. 頭暈頭痛

隨着胎兒越來越大,血流量會增加而導致頭痛或頭暈的症狀,令身體血流分配不均。當腦部的血液減少,同時又需要大量血液時,就會產生暈眩、噁心想吐或偏頭痛的情形。有時會感到天旋地轉或頭痛,每天最少應有6-8小時充足的睡眠時間。

 

 

注意事項

。避免接受X光照射及服用藥物,並小心避免着涼,防止感冒

。少食多餐,避免煎炸及辛辣食物。攝取足夠水份,進食高纖維食物。

。多吃含有鈣質的食物,如牛奶、豆腐,或是深綠色的蔬菜,以提供足夠的鈣質供胎兒的骨骼成長。

。補充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雞肉、以及雞蛋等,以促進胎兒腦部及神經系統的發展。

。飯後不應立刻躺下,以免胃脹。


懷孕5-6個月

孕媽度過不適的階段,身體狀態漸佳,心情較好,胃口增加,更會在此期間感受到第一次的胎動!

 

懷孕5-6個月外形變化

- 子宮底高度:16-24 cm

- 體重增加:2.4-6 kg

- 下腹漸見豐滿,皮下脂肪增加,全身變得有點腫脹

 

懷孕5-6個月生理變化

1. 肚皮負荷增加

由於肚子隆起速度加快,肚皮負荷開始增加,很容易出現妊娠紋。而且由於肚子變大,身體會不自覺向前傾,容易引起腰背痛,可以考慮用束腹帶來保護脊骨。

 

2. 心悸氣喘

孕媽媽的心臟和肺受到漸大的肚子壓迫,加上體內的血液量增加,容易引起心悸和氣喘。下半身的靜脈被子宮壓迫着,可能會出現靜脈曲張。

 

3. 乳汁分泌

乳房開始有稀薄的乳汁分泌,此時應開始替乳房進行按摩。

 

4. 腳抽筋或麻痺

去到懷孕中後期,很多孕媽媽都會有腳部抽筋或麻痺的情況,主要是因為體內的電解質不平衡,或是攝取鈣質不足引致。另外,孕媽媽體重增加過快,或是腹部隆起,也會導致腿部肌肉負重增加,以及平躺時,子宮壓迫會造成血液循環變慢,導致抽筋現象,所以抽筋多數出現於半夜。

 

5. 黑色素沉澱

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的關係造成黑色素增加,孕媽膚色變得較深,皮膚可能會出現色斑或雀斑,並且臉上、乳暈乳頭、腋下、脖子,以及腹部會形成明顯的色素沉澱。

 

6. 胃食道逆流

懷孕後期子宮變大,會導致向上擠壓而壓迫到胃部,可能會令到胃食道逆流。建議少食多餐,進食後,不要立刻躺下;睡前也不建議進食。

 

7. 口臭

唾液的分泌量減少,引致口乾舌燥,以及口腔內的細菌過度生長而有口臭。此外,有些孕媽因鈣質被胎兒大量攝取,出現牙齒疼痛或口腔炎等。

 

 

注意事項

。避免長時間站立,保持正確坐姿。可穿着舒適、防滑的平底鞋,並使用托腹帶,減輕腰部負擔。

。起床時應側向一邊,以雙手支撐上身坐好再下床,以減低腰背壓力。

。進行適量運動,如步行、游泳等,紓緩不適。

。食物應以清淡、低油、低卡路里及低熱量為主。

。多進食含豐富鐵質的食物,以提供胎兒及孕婦所需的鐵質,亦可預防貧血及便秘。

。注意體重控制,避免引發妊娠併發症,如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

備註:妊娠期併發症是指只在妊娠期出現的病症。病症在妊娠的任何時期發生,可能會影響母體、胎兒,或者二者均受影響。

 


懷孕7-8個月

來到第7至8個月,孕媽媽的腹部越來越大,可用手感受到胎兒的位置。肚中的寶寶發育漸趨成熟,聽覺和視覺開始發達,可以分辨聲音和感受光線,孕媽媽可試着與肚中的寶寶談天。

 

懷孕7-8個月外形變化

- 子宮底高度:24-32 cm

- 體重增加:5-8.5 kg

- 下腹漸見豐滿,皮下脂肪增加,全身變得有點腫脹

 

懷孕7-8個月生理變化

1. 尿頻情況增加

這個時段孕婦尿頻的情況會增加,也很容易出現便秘,甚至形成痔瘡。而且由於腹部明顯增大,壓迫到肺臟與膀胱,會使孕媽出現氣喘、頻尿的情況,甚至有時在打噴嚏、咳嗽或大笑時,會有少量尿液漏出。

 

2. 失眠

孕婦晚上會因為活躍的胎動而醒來或睡不着,導致失眠。懷孕後期子宮變大,孕媽媽會越來越難入睡,可試左側睡,不建議平躺,避免壓迫到背部的下腔靜脈血液,影響血流。

 

3. 腹脹噁心

孕媽媽的胸口及胃部在此期間受到子宮壓迫,會出現噁心及腹脹等現象。肚子也會繃緊,有假宮縮現象的出現。孕婦應多加休息,以免造成早產。

 

4. 水腫變得嚴重

由於肚皮越來越大,小腿、大腿血液循環受影響,孕婦開始容易出現水腫。這是因為子宮壓迫血管,下肢肌肉運動量不足,或是飲食中鈉含量攝取過多,亦很有可能是妊娠高血壓所引致,可多慢步來改善血液循環,或可穿着彈性壓力襪,改善水腫問題。

 

注意事項

。做好「出產準備」,準備好分娩及產後用品。

。增加攝取葉酸、鐵、鋅、碘、鈣,供胎兒發育。

。進食含豐富DHA的食物,如三文魚、沙甸魚等,助胎兒腦部發展。

。飲食要清淡,避免高油、高糖等高熱量的食物。

。為減少便秘及瘡,應多進食纖維豐富及維他命B含量高的食物。
 


懷孕9-10個月

來到最後衝刺階段,孕媽媽盡可能放鬆自己,以輕鬆的心情迎接寶寶的出生。此時胎兒的身體機能已非常成熟,對於外界的刺激亦會有反應。

 

 

懷孕9-10個月外形變化

- 子宮底高度:32-36 cm

- 體重增加:8-11 kg

 

懷孕9-10個月生理變化

1. 分泌初乳

乳頭開始會有乳汁溢出,俗稱「初乳」。

 

2. 腹部負荷大增

由於腹部迅速增大,孕媽腰部容易痠痛。腹部皮膚因為拉緊引致痕癢;子宮擠壓到肺部,以致氣喘。子宮也會出現不規則的收縮,而胎兒頭部進入骨盆內,更會令孕媽出現胃灼熱、消化不良及氣喘的不適症狀,同時會壓迫膀胱和腸道導致尿頻。

 

注意事項

。保持心境開朗,準備待產。多到戶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

。開始要留意有否穿羊水、陰道出血、胎動停止等情況,如有以上情況,或胎動次數減少,必須盡快求醫

。飲食應以易消化吸收、含糖份、蛋白質為主,控制及避免攝取過量鹽份

。為了讓生產過程順利進行,不要暴飲暴食,要做好體重管理,別讓體重急升,同時要攝取均衡營養。

 

原文刊登於《孕媽媽》第210期、《媽媽寶寶》第407期

雜誌詳情及訂閱優惠:http://bit.ly/42qpzP8

 

資料來源:方秀儀 / 婦產科專科醫生

懷孕診療室 | 產前檢查必須要做?多久做一次?公立及私院產檢項目+收費+時間表
懷孕診療室 2024-06-12
懷孕診療室 | 順產還是剖腹產好?順產怕痛?剖腹擔心有疤痕?分析2種分娩方法好處+風險
懷孕診療室 2024-05-23
懷孕診療室|一文睇清1-40週胎兒生長發育過程 甚麼時候開始有心跳?4個月胚胎有多大?
懷孕診療室 2024-05-19
懷孕診療室|妊娠紋甚麼時候會出現?會消失嗎? 妊娠紋成因+預防+消除方法
懷孕診療室 2024-05-13
產前檢查|一文睇清產前檢查時間表 7個產前必做檢查 項目+注意事項
懷孕診療室 2024-05-07
懷孕診療室|孕婦中流感吃藥會導致畸胎?中醫教孕婦怎樣吃藥 附3個預防流感必知
懷孕診療室 2024-04-14
懷孕診療室|孕婦尿頻排尿痛?尿頻現象不可輕忽 5個預防尿道炎方法
懷孕診療室 2024-02-26
懷孕診療室|孕媽患恐慌症會影響胎兒 專家教3個治療方法
懷孕診療室 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