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直擊|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 拒絕排名標籤學生 照顧身心全發展


辦學理念和宗旨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以基督教信仰為核心,致力於培育學生在智慧、身量、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同增長。學校堅信每個孩子都是神獨特而珍貴的創造,承載著神美好的計劃與生命意義,注重塑造學生成為具備基督教精神的領袖,無論在言語、行為、信心和清潔上都活出信徒的榜樣,以生命影響生命。正如校徽中的樹栽於溪水旁,按時結果,象徵學校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品格的扎根、習慣的養成與學習動機的啟發,並引導他們以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世界。透過均衡的教育,盼望學生在靈性、學術、情感及社交各方面茁壯成長,認識真理、踐行愛心,在未來的人生中結出豐盛而美好的果子,榮神益人。
雙語教學 愉快學習
學校最大的特色在於以關係為核心的全人教育體系與雙語課程設計,採用獨特的「 Co-Homeroom 」雙班主任制,高度重視師生及學生之間的互動與連結,致力營造親密、信任的班級。作為一所雙語國際學校,學校深度貫徹中英並重的教學環境,約65%的教學時間使用英語授課,35%則使用普通話及繁體字進行,享受不同文化體驗,確保學生能在密集而充實的語言環境中自然發展雙語的流暢溝通與學術應用能力。另外,學校實行愉快學習,不會過於側重功課或測驗,而是着重於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建立,當同學們有衝突時,老師不會馬上插手處理,反而是在旁協助,讓他們學習怎樣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糾紛。
加拿大亞伯達課程
亞伯達省是加拿大成績最好的省份,學校以亞伯達課程為框架,強調彈性、以學生為本與戶外學習,並高度重視學生之間的包容、欣賞與合作。課程設計不僅注重學術嚴謹性,更融合了校本特色,包括 STREAM 教育(科學、科技、工程、藝術與數學)、學術發展及生命教育,每位老師同時擁有加拿大與香港的教學資格。學校定期舉辦跨學科主題活動,如 Earth Day、STREAM Fair 和六年級畢業展等等,並為高年級學生提供前往加拿大大學參加科學與工藝夏令營的機會,拓展國際視野。此外,學校設有不同學院,學院文化能強化學生的歸屬感和社群意識。與本地學校不同,學校不採用專科專教,而是由雙班主任全方位引導學生,避免傳統多科多師所帶來的片段化,讓學習更貼近個別學生的節奏與興趣。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也更注重發掘個人潛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人教育。
雙班主任制
學校採用小學中少有的「雙班主任制」( Co-Homeroom System ),由兩位班主任共同負責所有科目的教學,包括英文、中文、數學、社會、科學、音樂、工藝等等。這兩位教師一位以英語授課,另一位則以普通話進行教學,避免同學們因各科老師要求不同而造成困惑,雙班主任不僅實現了語言的雙向密集,也推動了跨學科整合的教學模式。學校強調打破傳統分科教學的界限,讓教師能夠靈活地將不同領域的知識連結起來,例如在一個連續的時段內融合多學科內容,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批判思考、創造力及團隊合作精神,而非為每科設有死板的時間限制,影響當下求知欲。這種安排不僅增強了師生之間的關係,也讓教師能更全面、細緻地了解每個孩子的學習特點、興趣與需求,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提供更具彈性與針對性的支持,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在融洽而穩定的學習環境中成長。
學校發展3個大方向
學校持續發展有3個大方向,首要的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學校深信唯有健康的身體與心靈,才能支撐持續的學習動力與成長;其次,持續深化雙語教育,高度重視中英文在聽、說、讀、寫各方面的均衡培養,致力營造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應用環境;第三,積極推動 STREAM 教育,將科學、科技、研究、工程、藝術及數學跨學科融合,強調學習與真實生活的連結,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實際應用於每日生活中。另外,學校每年通過四個學期實施多元評估,以成績表清晰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果。此外,亦定期進行不須事先準備的紙本以外評估測試,客觀了解學生在語言及數學等方面的真實能力與進度,並借助不同測試(如英文能力對標母語者)確保學生語言能力達到國際水平,老師用以上測試得出最真實的學習反映,再針對學生的弱處,進一步加強。
拒絕排名標籤學生
學校作為國際學校,不以傳統考試和測驗為教學核心,而是透過多元且貼近真實的評估方式,持續關注學生的成長與能力發展,重視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表現,例如假期後透過報告或口頭分享表達見聞或參與專題製作等,從中觀察其語言組織、邏輯思維、創造力與實踐能力。這些動態評估旨在反映學生如何應用所學,而非僅以紙筆測驗或背誦記憶為標準。學校亦不按學生成績進行排名,也不鼓勵學生間的相互競爭,而是以標準參照為評估基礎,成績表只會呈現每位學生在學習進程中的位置,讓學生專注於自身進步、與過往表現相比,並在持續反饋中建立自信與學習動機。
每年不同教育主題
學校每年均會訂立明確的教育主題與目標,以引導整體教學與學生發展方向。例如,今年的主題是 Growing Deeper, Reaching Higher,強調的不僅是學業表現,更重視學生內在品格的建立與靈性成長。以聖靈九個果子的特質——包括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作為根基,致力幫助學生從小培養這些價值觀,使他們懂得如何善待他人、活出喜樂與愛的生命,並在群體中成為帶來愛的人。年度主題會全面融入教學與校園生活中,教師在課堂中結合主題進行引導。同時,學校也極重視因應評估結果提供適性支持,對於需要加強協助的學生,學校會透過助教、學習支援老師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在學業與品格上穩健成長,真正實現在關愛中進步、在根基上成長。
「遊戲為本」
學校同時是「遊戲為本」( Play-based )的學習模式,致力營造豐富多元的遊戲與探索空間,包括戶外遊戲區、室內遊戲場、有蓋活動區及團體活動區域,並由師生共同命名。這些空間不僅是體育、美術、音樂等課程的實踐場域,更鼓勵學生在各類項目協作和自由探索中,發展創造、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愉快、歡樂環境下,學校學生普遍開朗、樂於助人、自信、主動、負責與有能力,這些品格與社交技能,會隨日常遊戲、學習與團體活動自然培養而成。
音、體、藝發展
課外活動是實踐全人教育的重要途徑,既能促進技能發展,也有助於塑造孩子的品格與社群意識,使他們在喜悅與挑戰中,持續積累自信與成就感,因此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在音樂、體育及其他特長領域的全面發展,因此每年設立三個季度的課外活動,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包括音樂、體育、 STEM 等不同類別。學生可依興趣自由參與,透過持續的學習和團隊經歷,培養專長並鍛鍊自律與合作精神。目前,學校已組建多項運動校隊,如足球、田徑、游泳及籃球隊等,讓學生在正規訓練與比賽中體會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和群體生活的樂趣。
循序漸進幼升小過程
學校極為重視幼稚園學生升讀小學的適應過程,並透過多元措施協助孩子平穩過渡。我們深信家校合作是關鍵,因此在家長確定入讀後,便會安排其認識雙班主任,建立互信基礎。正式開學前,我們於六月讓新生預先參訪校園,並在八月底舉辦「迎新日」,幫助孩子熟悉環境。針對年紀較小的預備班學生,我們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學初期先上半日課,待適應後再轉為全日,減輕壓力與陌生感。為使家長即時掌握孩子在校狀況,老師會定期透過電話或電郵溝通,並在課堂及活動中拍攝自然的生活與學習照片,整理成 Google 相簿分享。此外,每兩週班主任會發送電子校訊( e-newsletter ),說明近期教學重點及活動預告,讓家長雖忙於工作,仍能深入了解孩子的學習歷程,促進親子對話,也讓孩子更安心、自信地迎接小學新生活。
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於各方而言都極至重要,學校設有家長教師會,鼓勵家長融入校園生活,家長亦非常支持學校,參與學校義工服務、參與課外活動或加入一月一次的 Walk Together 家長交流會,透過每月見面互動,建立支援網絡並加深對學校的認識。此外,學校也專為家長組織小組活動,如媽媽組,讓家長在分享中彼此支持。若家長需要與校長或學校溝通,可透過電郵或校務處秘書安排,學校會保持開放態度,及時回應各家長的需求。緊密的親師協作是支持孩子成長的關鍵,因此非常鼓勵家長與班級班主任保持密切溝通,形成合作夥伴關係,共同促進孩子的進步。根據每年家長問卷回饋,多數家長對學校的關愛氛圍、安全環境及自由學習風氣表示肯定,認為這裡是一個讓孩子感到被接納、受重視且能自信成長的地方。
校長的話
陳幹華校長
「作為學校基督教學校,我們是用正向教育的框架,賦予小朋友想法和根基,令他們對生命有熱誠,即使將來遇到一些困難,都擁有韌力去面對。我們很着重正向教育的五個元素,令到小朋友對生命富有很多動力,如同小朋友打了防疫針一样。當他們長大面對生命困難時,都有辦法、願意去處理,這也是學校想與家長共同努力去實現的,做好教育,為小朋友的將來去做好一個的準備。」
學生心聲
陳冠臻 4年級
「我喜歡學校,因為老師很友善、很耐心和有趣,我也喜歡校長每天都在門口歡迎同學上學,當我們生日時,她也會給一本書作為小禮物,我在這裡讀了五年,所以我有五本書,我全部都有細閱,我今年那一本的難道剛剛好,因此我可以理解更多,我亦喜歡 Family Outing ,每年 Family Outing 讓同學和家長一起行山、踩單車、打乒乓球,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玩。」
張凱喬 5年級
「我喜歡學校圖書館,因為我可以在很多不同種類的書來選擇;還有在課堂上,我們有時都會在圖書館上課。我喜歡上學!因為可以每一天都可以見到朋友和老師,還有校長,我覺得返學沒甚麼壓力。我亦喜歡每年三月份的 Joyful Carnival,因為可以和朋友、同學和老師一起準備攤位。」
小一叩門面試貼士
家長找心儀學校時,要了解、認同學校的教育模式,才能雙方在有共識前提下,施行一致教育,家長填表格前,不妨與小朋友參加學校的開放日,去觀察學校同學的特質與小朋友是否相近或相符,當然亦是一個好機會讓家長更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學校入學面試方面,首先是小朋友有一個團體面試,去了解小朋友的社交能力,另外校長與家長亦有一個會議,去探討雙方的教育方向,大約12月中便會有錄取結果。
學校資料
校網:全港
學校類別:小學
宗教:基督教
辦學團體: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
創校年份:1992
校訓:Be an Example in Speech and Behaviour, in Love, Faith and Purity ((成為言語、行為、 愛、信心和純潔的榜樣)
教學語言:英文,國語
師生人數:每班學生人數約22-24
班級:預備班 - 六年級
設施:樹屋圖書館、創造者空間、音樂律動室、藝術家角落,還有各室內、室外及有蓋的遊樂空間等
課外活動:舞蹈、話劇、體操、羽毛球、足球、籃球、兵乓球等等
聯繫中學:其他國際學校
地址:九龍富寧街2號
電話:2713-3733
原文刊登於《媽媽寶寶》445期
雜誌詳情及訂閱優惠:http://bit.ly/42qpzP8
撰文:Carrie Chan|攝影:麥國明(部份相片由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