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熱話|從小開始學習時間管理 平衡學業玩樂 3個貼士控制小朋友電子屏幕使用時間
小學生專注時間
|
|
專注時間 |
時間管理練習建議 |
|
一、二年級 |
10-15分鐘 |
小朋友對抽象時間概念模糊,需要具體、圖像化引導,可運用計時器與圖畫時間表,將任務化整為零,並給予即時獎勵,例如家長可用沙漏設定15分鐘學習時間,完成後就可休息 |
|
三、四年級 |
20-30分鐘 |
小朋友開始能理解先後順序,可以讓他們參與規劃,例如一起列出放學後的任務清單,學習區分輕重緩急。 |
|
五、六年級 |
30-45分鐘 |
小朋友能設定簡單目標,家長可鼓勵孩子自主制定每週計劃,並從旁提供建議,培養責任感,例如讓子女自行安排每晚的複習科目順序 |
培養孩子時間管理3大方法
培養孩子時間管理方法1|將抽象的「時間」變得具體
家長可幫助孩子將時間與生活經驗連結,例如,告訴孩子「一集卡通節目約20分鐘,我們也來計時寫作業20分鐘」,透過「一分鐘能跳幾下繩?」等遊戲,讓孩子親身體驗時間長短,從而學會估算與規劃。

培養孩子時間管理方法2|合理分配時間
家長幫孩子分配時間時,應在學業、興趣班、休閒娛樂應力求均衡,避免過度傾斜,重點是讓孩子理解每項活動的價值,並確保有自由玩耍的空間,對孩子的創造力與情緒發展至關重要。另外,充足的睡眠是一切的基礎,小學生每日需9至11小時睡眠時間。
建議每日課後時間比例:
低年級:學業30%、興趣班20%、休閒活動50%
中年級:學業40%、興趣班20%、休閒活動40%
高年級:學業50%、興趣班15%、休閒活動35%
培養孩子時間管理方法3|傾聽孩子心聲
如果孩子出現抗拒時,請先耐心傾聽原因,孩子拖延並非全因懶惰,背後常隱藏不同原因,可能是任務太難或太無聊、害怕做不好感到挫敗、環境容易分心,或單純不理解時間的緊迫性。家長要就此調整策略,例如增加趣味性,將任務遊戲化,給予選擇權,讓孩子參與調整計劃,或是從最容易接納的部分開始練習,記得保持耐心,聚焦於孩子的努力與進步,而非完美執行。

3個小朋友電子產品使用貼士
1. 設定明確規則:如每日使用上限、用餐期間禁止使用、臥室不放電子產品等
2. 善用科技工具:家長善用應用程式的功能,設定使用時間與內容限制
3. 提供優質活動:安排家庭運動、桌遊、戶外活動等,讓孩子發現螢幕外的樂趣
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亦要與孩子開放討論過度使用的影響,培養其內在的自制力,而非僅靠外在控制。

資料提供:Wendy Pong/升學專家
原文刊登於《媽媽寶寶》446期
雜誌詳情及訂閱優惠:http://bit.ly/42qpzP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