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仔學堂|2歲開始!8大步驟教識幼兒自己著鞋 訓練孩子自理能力 提升自信心


獨自穿鞋的年齡與幼兒能力發展
一般2至3歲的幼兒隨着大小肌肉逐漸成熟,開始具備基礎的自理能力,例如穿脫衣物、鞋襪和簡單收拾物品。此時,他們能透過觀察與模仿學習基本動作,如將腳趾伸進鞋內、提拉鞋後跟等。雖然動作可能不夠熟練,但反覆練習能強化手眼協調與精細動作控制,為更複雜的生活技能和未來幼稚園生活奠定基礎。
培養獨立着鞋的好處
從2歲起,幼兒會因完成任務而產生成就感,此時鼓勵他們嘗試着鞋,能有效建立自信心與自主性。家長的讚賞,加上貼紙等小獎勵,會強化幼兒的正向行為,進而影響未來的學習態度與生活自理意願。
這種「我能做到」的體驗,能減少依賴性並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意識到「這是我的事」,會更願意主動參與其他任務,如收拾玩具,對孩子心理發展尤其重要。家長亦應避免過度強調錯誤或批評會降低嘗試意願,會使幼兒害怕再犯錯惹上責罰,要保持耐心,以溫和的引導維持幼兒的興趣與信心。
另外反覆穿脫鞋子鍛錬手指肌肉、雙手協調及平衡感,促進大腦與肢體的整合發展,為未來書寫、運動等進階能力打下基礎。
家長訓練孩子獨立著鞋5大準備
1)為幼兒選擇合適的鞋子,最理想是外型簡單、即使是幼兒也能夠容易辨認左右兩邊的鞋
2)鞋身及鞋底質料柔軟的鞋子,更適合幼兒學習穿、脫
3)選擇鞋身後方有扣子的鞋子,那幼兒便可以用手扣上圈或繩子,方便借力着鞋
4)購公仔貼紙剪開一半,分別貼在鞋內側,讓幼兒透過「拼圖」方式,以遊戲化學習分辨左右,避免嚴厲糾正
5)由於幼兒的手指小肌肉還未能掌握綁鞋帶,鞋子應選用魔術貼的。
8大步驟教識幼兒自己著鞋
家長可以每次都一起着鞋,由着襪開始示範,相比理解語言,幼兒的模仿能力更出眾,模仿家長的動作再跟隨,是較容易的練習着鞋方式,另外,幼兒分辨左右可以放在最後才教導,一開始家長可以將鞋子放在幼兒腳邊,先練習着鞋的動作,再慢慢培訓更深層的能力
1. 先請幼兒坐在小椅子上,小椅子高度需要讓合幼兒方便彎腰,腳要掂地
2. 讓幼兒選擇一對自己喜歡的襪子,捲起襪邊
3. 將襪子套上腳趾,幼兒的小手指並不能靈活活用,耗時是正常的,千萬不要催促,讓他們慢慢嘗試
4. 用單手或雙手拉起襪子,讓他們將襪子調整到自己覺得舒適的位置,家長記得不要代勞
5. 家長把鞋左右兩邊正確的放置在幼兒的腳邊上
6. 讓幼兒撕開魔術貼
7. 讓幼兒先把腳穿進鞋裏。
8. 讓幼兒一隻手拉上鞋後方的圈或繩子,便可輕易着上鞋子
資料提供:Karen Tsang/香港日本兒童教育專業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