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仔學堂|驚床下有怪獸?驚被魚吃掉?孩子恐懼情緒 家長怎應對?


孩子出現恐懼想象的原因
1. 童年的恐懼常常遠遠超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有些孩子擔心父母會生病、離婚,甚至死去,有些孩子害怕暴力,還有些孩子擔心自己的某些願望或感受會帶來可怕的後果。
2. 幼兒的大腦還未完全發展出分辨真實危險與想像威脅的能力,所以對他們來說,即使是頭腦中的幻想,但他們的恐懼感受卻是真實存在,能引發如「天要塌下來」般的強烈情緒。
當孩子無法用言語清楚表達這些深層的恐懼時,他們會將內心的不安全感投射到更具體的事物上,表面上,孩子害怕的可能是「床底下的怪獸」或「房間裏的恐龍」,這些恐懼往往都是內心更深層不安的投射,如果家長總是無視或否定這些「不值一提」的擔心,孩子便很難以向父母敞開心扉,分享他們內心真正的恐懼。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恐懼想象
應對孩子的恐懼想象1|不應該「裁判」
一位媽媽曾分享了她的經歷:「我四歲的兒子曾經對海嘯感到極度不安。起初,我並沒有太在意,直到他堅決反對去夏威夷度假,我才意識到他是真的害怕。他的邏輯是:『夏威夷有活火山,火山爆發可能引發地震,地震又可能引發海嘯。到那時,我們該怎麼辦?難道躲進火山口?所以最好別去那種地方。』我試圖用理性解釋:『這種可能性很小,不用擔心!』但卻不奏效。」
於是媽媽後來改變了方式,開始認真聆聽他的擔心,並反饋他的感受:「原來你覺得這麼可怕呀!」,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而不是被嘲笑或輕視。儘管大人內心認為孩子的擔心是不必要的,但也必須不斷提醒自己,對孩子來說,恐懼是真實存在的感受,因而無法用「應該或不應該」來評判。
應對孩子的恐懼想象2|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
孩子的感受是他們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因此家長不能用成人的邏輯來評判「應該」或「不應該」。通過積極聆聽和同理心,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他們的恐懼,並與他們建立更深的情感連結。
資料提供:Winnie Sze / P.E.T. 父母效能訓練認證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