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健康|應否幫小朋友清耳屎?耳垢保護功能+正確清潔方法


油耳與乾耳
嬰幼兒的耳垢清潔是許多父母關心的問題,許多父母習慣使用棉花棒清理耳垢,但這樣做可能會將耳垢推得更深,甚至損傷耳膜。
耳垢是由外耳道內的腺體分泌的蠟狀物質,混合了脫落的皮屑和毛髮而成,可分為油性或乾性,這受遺傳因素影響,部份人表皮分泌比較乾,但有些人所分泌的耳垢則比較濕,所以不存在濕耳垢就比較污糟的說法,且兩者的健康都沒有問題。
耳垢會否影響BB聽力?
不少家長擔心耳垢令影響寶寶的聽力,如果不清潔會令耳道堵塞。耳垢太多而影響聽覺的情況,很少發生在2、3歲的孩子身上。但當孩子升讀小學,或長大至成人階段,則有機會出現因耳垢太多而影響聽覺。
耳垢的4大功能
1. 保濕:耳垢中的油性物質可以滋潤外耳道皮膚,防止乾燥和癢感
2. 防水:耳垢形成一層防水保護層,防止水分進入耳道
3. 抗菌:耳垢內含有酵素,可以抵抗細菌和真菌,減少感染的風險
4. 阻擋異物:耳垢的黏性可以粘住進入耳道的塵埃和昆蟲,防止它們深入耳道
耳朵不可以完全沒有耳垢,一般而言,耳垢會自然地流出來,不需要用任何物品將其清除,否則會弄傷耳朵,導致細菌感染,引起發炎。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家長不需要特別為小朋友清理耳垢,亦別誤解認為耳垢骯髒所以要清除,除非耳垢堆積過多,影響聽力或引起不適,否則反而可能影響耳朵健康。
耳朵清潔3大常犯錯誤
1. 使用棉花棒:棉花棒可能會將耳垢推得更深,導致耳垢栓塞,甚至可能刺破耳膜
2. 使用耳挖或其他尖銳工具:這些工具容易損傷嬰幼兒的耳道,可能引發感染或其他損傷
3. 頻繁清潔:耳垢有保護耳道的作用,過度清潔反而會降低耳道的免疫力,增加感染風險。
初生嬰兒需定期到健康院注射疫苗,進行不同的檢查,若然家長發現子女有任何耳朵問題,像是耳垢太多,醫護人員會在檢查時察覺,並給予適當的處理。
小心引發外耳道發炎
當耳垢增加,就會向外生長,耳道就像運輸帶般將耳垢向外排出,所以如果不正當地清潔耳道,有機會弄傷外耳道,導致流血,便會影響外耳道的正常運作,若然失去把耳垢排出的功能,最終令耳垢愈積愈多,耳垢無法排出,弄成死皮愈積愈多的情況。
這個時候的耳垢會堵塞着外耳道,將水份淤塞在外耳道內,例如沖涼洗頭後的水份會浸於外耳道內,未能流出,有機會導致外耳道的細菌積聚,最終引發外耳道發炎,嚴重外耳道甚至會流血,當血塊積聚後,會導致細菌感染,令發炎的問題更加嚴重。
正確清潔耳朵方法
1. 家長可以在替孩子清潔面部時,同時使用沾了水的毛巾或薄紗巾為孩子輕輕清潔耳窩,輕輕抹一抹便可以,不需要進入外耳道,避免把耳垢越推越入,或弄傷外耳道
2. 如洗頭或游水後發現子女的耳道入水,只需傾側小朋友的頭部,耳朵的水自然會流出,記僅避免使用棉花棒為孩子的耳道清潔
3. 坊間有許多用作清潔耳朵的藥品,有噴射式的藥水,亦有滴管式的藥水。雖然這些藥水對於清潔耳朵有幫助,可是如果不正確使用也會影響耳朵健康,因此家長最好先徵詢醫生意見
資料提供:伍永強/兒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