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 | 食油近六成食油含基因致癌物】

【消委會報告 | 食油近六成食油含基因致癌物】
日期:2022-07-20
食油是廚房必不可或缺的烹調素材,消委會近日搜羅50款常見食油進行測試,發現29款樣本檢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當中1款超出歐盟標準。消委會建議消費者可選擇主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兼且反式脂肪酸及飽和脂肪酸較少的食油。烹調食物時亦應盡量以蒸、燉、煮等方式取代油炸,減少產生潛在的有害物質。



消委會表示,是次測試中只有三款食油樣本完全沒有驗出污染物,分別為Carbonell的特級初榨橄欖油、Primo的葵花米油及Showa的芥花籽油。消委會形容,測試結果並不理想,認為在生產食油期間,要做到不含污染物並非不可能,生產商有責任確保食油品質和安全。

消委會從超市及百貨公司搜集50款常見的食油樣本,包括14款特級初榨橄欖油、2款橄欖油、2款牛油果油、3款椰子油、2款茶花籽油、2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2款葡萄籽油、3款粟米油、6款芥花籽油、1款大豆油、6款花生油和5款調和油。測試項目涵蓋食物安全及營養素含量,並比較其營養標籤的準確度。



另消委會提醒小心高溫烹調。關於選擇高溫烹調使用的食油,消委會亦訪問了脂肪及食油方面的專家,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姚鍾平教授,講解以下兩大常見疑問:

1. 若想以油炸或烘焗方式煮食,應怎樣選用食油?

食油主要成份(甘油三酸酯)中飽和脂肪酸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相對較耐高溫,不易在長時間加熱後變質,但攝入飽和脂肪酸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不宜過量食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油。
烘焗時食油一般不會重複使用,因此變質風險較小。油炸時食油如需作多次重複使用,則建議使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食油。



另外,所選食油的煙點應高於烹調溫度。當烹調溫度高於煙點時,食油會冒出油煙,而過量吸入油煙可影響健康。

 

2. 油炸之後,怎樣判斷是否需換食油?用過的油可否重用?
如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將食油棄置並及時更換食油:

  • 當油炸用食油顏色明顯變深。
  • 出現明顯油膉味。
  • 於油炸溫度出現冒煙或油炸時出現不易消散的奶白色泡沫。

撰文: Vivian Tjiu
消委會調查|風筒吹乾速度相差近1倍 Dyson吹髮溫度超過108℃
時事搜查 2023-09-23
消委會調查|中小學書簿費升幅超通脹2.1% 電子課本成新趨勢
時事搜查 2023-09-18
消委會調查|冷凍青豆營養價值勝粟米粒 17款樣本檢出微量金屬污染物
時事搜查 2023-09-15
暑假育兒|超過6成在職父母壓力爆煲 靈活工作有助平衡生活
時事搜查 2023-09-08
食物安全|1款英國進口BB零食可能受黃曲霉毒素污染 長期攝入可致肝癌
時事搜查 2023-09-06
消委會調查|15款兒童汽車座椅測試 最貴$6,498樣本僅得3.5星
時事搜查 2023-08-28
暑假好去處|Airbnb免費出租Barbie夢幻豪宅 入住+預約詳情
時事搜查 2023-07-04
消委會測試|循環扇65%未能通過安全測試 4款循環扇推介
時事搜查 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