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測試|22款濕廁紙衛生質量理想 1款較難冲散 逾半未列明詳細成分


濕廁紙測試標準
消委會測試了22款標示為「可沖式」濕廁紙產品,其中9款由廣州市消委會在廣州購買,8款由香港消委會在本港的個人護理用品店或超級市場購買,5款則由澳門消委會於澳門購買,每包價格由$4.3至$38.9。
由於內地及國際間目前均未有為濕廁紙訂下相關測試標準,因而參考了內地濕巾等相關標準測試樣本的斷裂強度、破頂強度、酸鹼值、微生物、含液量及沖散表現,另對產品的外觀和使用方便程度等方面進行主觀體驗評價,總有11款取得最高的5分總評。
濕廁紙強度最高1款較難分解
濕廁紙的强度通過縱向與橫向的斷裂強度和破頂強度測試,檢視樣本在使用時會否容易拉斷或穿破,影響使用。結果發現全棉时代 (#9) 的斷裂和頂破強度均明顯較高外,其餘主要以原生木漿、紙張、不織布或植物纖維為原材料的樣本,強度均與乾廁紙相若。
濕廁紙可如廁後可直接丟棄在座廁並沖走,但若材質不易被水沖散,可能會令廁所和渠道淤塞。測試根據標準把樣本放進一個裝有特定容量清水的晃動箱內,以特定頻率和幅度振盪再將樣本倒入篩網,量度能穿過篩網的樣本重量,以了解樣本在水中的沖散表現,測試結果顯示21款樣本符合標準要求,但强度最高的全棉时代 (#9 )在6次測試中均未能達到每款最少5片濕廁紙達70%的分解標準。
衞生程度、酸鹼值及含液量符合標準
濕廁紙有機會接觸私密部位,因此衞生程度尤為重要,因此分別於樣本開封時和打開2星期後進行微生物測試,結果全部樣本的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總數都少於20CFU/g,符合濕巾產品的細菌菌落總數不應超過200CFU/g的標準要求,亦未有檢出大腸桿菌和致病性化膿菌。
酸鹼值太低或太高有機會刺激人體皮膚,22款樣本的酸鹼值測試結果介乎4.2至7.5,屬於建議人體使用濕巾酸鹼值的相關標準內,情況理想。
含液量測試結果顯示,22款樣本於烘乾前後的含液量差距介乎2.2倍至3.4倍,符合含液量多於1.7倍的建議值,可滿足日常清潔所需。
濕廁紙主觀體驗參差
10位測試人員對各樣本的外觀、尺寸、氣味、使用方便程度、會否即時刺激皮膚等進行主觀體驗評分。全部樣本均未有令皮膚受刺激,但部分樣本在氣味上被評為「不滿意」,樣本所添加的香氣或可能令使用者感到不適。此外在使用方便程度上,一半以上樣本在使用時常會一次過抽出多於一片或不容易從包裝中抽出,較為不便。
逾半濕廁紙包裝未標示詳細成分
產品的標籤資料可讓消費者了解當中的成分、用法、使用期限等重要資料,然而有12款樣本均未有以中文或英文標示詳細成分列表,如當中含致敏香料或防腐劑,可能對患有濕疹或過敏人士造成影響。另外,Daiso (#12) 並沒有標示使用有效期,使用時需多加留意。消委會建議廠商應該在包裝上清楚標示相關資料,讓消費者能選購合適產品並適當地使用。
選購及使用濕廁紙7大貼士
1. 濕廁紙產品大部分均有可重複使用的貼紙作封口,每次抽取後應將封口貼好,有助減少細菌污染,並減慢水分揮發速度
2. 包裝封口的密封程度未必能完全隔絕細菌入侵,故此應避免將濕廁紙存放太久,在開封後應盡快用完
3. 若使用時抽取了多於一張濕廁紙,並將其放回包裝內,有機會污染其他未用的濕廁紙
4. 避免把濕廁紙放在受陽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免加速產品中的液體蒸發,影響使用
5. 環境消毒濕巾、濕廁紙與個人護理濕巾在功能和成分上均有分別,選擇時應先細閱包裝上的聲稱,再按自身需要選擇適合的產品
6. 避免一次過丟棄大量濕廁紙和乾廁紙到座廁中,減低令廁所淤塞的風險
7. 人造纖維不能被自然分解,即使在沖散成小碎片之後,亦有機會變成微塑膠,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此外,部分產品可能添加了防腐劑等化學物質,有機會影響海洋生態,因此應該適量使用,減少對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