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搜查】港大調查 | 受訪市民9成人對失胎認知不足

【時事搜查】港大調查 | 受訪市民9成人對失胎認知不足
日期:2022-10-12
據衛生署數據,2018至2020年間每年平均約有1.5萬宗流產個案。 | 港大在今年5月就香港市民對失胎的態度以及認知進行了一項網上調查

據衛生署數據,2018至2020年間每年平均約有1.5萬宗流產個案。

| 港大在今年5月就香港市民對失胎的態度以及認知進行了一項網上調查🔍

 

✦ 913名受訪者中接近兩成人表明自己或伴侶曾經歷流產,但仍有接近四成人答錯流產的定義及成因等... ✦


👩🏻‍💼 負責研究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系主任陳凱欣指:研究反映公眾對失胎認知不足,容易誤將事件歸因失胎父母,加重他們在哀傷期的心理負擔及社交困難。建議政府為失胎父母提供更多社區支援,並加強公眾對生育健康的認識。她又提到,不少市民會用安慰說話例如「至少你還有其他你愛的人」、「你會克服它的,時間會治療一切傷口」、「你還年輕,將來再有懷孕的機會」等,但這些說話只是嘗試幫失胎父母理解失胎一事,未能安慰到失胎父母。

胎兒在24週前死亡會視為流產,但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調查,訪問913名受訪者了解他們對失胎的態度以及認知,發現37%人會錯答胎兒在21週前死亡為流產。


▶ 此外,接近五成人認為吃了某些食物會導致流產,逾六成人更認為做劇烈運動亦會導致流產。

 

💬 陳凱欣指,以上誤解令接近三成市民使用「詮釋性說話」去安慰失胎者,例如「至少你還有其他你愛的人」、「你會克服它的,時間會治療一切傷口」、「你還年輕,將來再有懷孕的機會」等。
現時醫院內為經歷流產的父母的支援做得不錯,但出院後社區支援甚少,建議當局發展可無縫衍接支援架構,研究團隊獲馬會捐助,推行為期3年的先導計劃,為流產父母提供心理及社交支援,包括建立網上失胎支援平台、社區教育、專業培訓等。

撰文: Vivian Tjiu / Yannes Wong | 資料來源:港大調查網上調查
消委會調查|風筒吹乾速度相差近1倍 Dyson吹髮溫度超過108℃
時事搜查 2023-09-23
消委會調查|中小學書簿費升幅超通脹2.1% 電子課本成新趨勢
時事搜查 2023-09-18
消委會調查|冷凍青豆營養價值勝粟米粒 17款樣本檢出微量金屬污染物
時事搜查 2023-09-15
暑假育兒|超過6成在職父母壓力爆煲 靈活工作有助平衡生活
時事搜查 2023-09-08
食物安全|1款英國進口BB零食可能受黃曲霉毒素污染 長期攝入可致肝癌
時事搜查 2023-09-06
消委會調查|15款兒童汽車座椅測試 最貴$6,498樣本僅得3.5星
時事搜查 2023-08-28
暑假好去處|Airbnb免費出租Barbie夢幻豪宅 入住+預約詳情
時事搜查 2023-07-04
消委會測試|循環扇65%未能通過安全測試 4款循環扇推介
時事搜查 2023-06-28